阅读历史 |

第322章(1 / 2)

加入书签

rad2最近天越来越冷了,地里的事情少了,每天收工之后,村里大娘大婶们就喜欢来找姜听澜拉家常。

她们不识多少字,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她们会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着对姜听澜的喜爱和关心。

“姜同志啊,我刚纳了一双鞋垫,你快试试看合不合脚。”

“姜丫头,我煮了糖板栗,还热乎着给你送点过来混混嘴巴。”

除了大娘大婶,村里好些手巧的大爷也没闲着,趁着事儿少就给姜听澜做了好多玩意儿,送给她玩。

这个村子以前出过不少手艺人,其中捏泥塑就是一绝,这里的土质特别适合做泥塑,捏出来的东西细腻又不容易开裂。

早些年这些泥塑还能换些钱,后来计划经济后,大家忙着种地这些玩意儿也不能当饭吃,年轻人又不喜欢学这些,这门老手艺反而没得到传承。

今天吴大爷拿了好多泥塑过来,除了憨态可掬的猫,狗,猪仔,还有穿着花袄的胖娃娃,他还涂上简单的颜色,栩栩如生,十分可爱。

“姜同志,这是俺们自己捏着玩的,不值啥钱,你别嫌弃,你要是喜欢,就带回去给你家娃玩,孩子都喜欢这些玩意儿。”

姜听澜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泥塑,忽然想起自己后世经营的画廊,她记得有一期主题展览,就是展出的各地搜罗来的民间工艺品,其中就有类似的泥塑作品。

她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一家港城的贸易公司对这些泥塑非常感兴趣,当场就签下了一份大额的采购合同。

后来那些原本在乡间蒙尘的泥塑,通过那家公司的渠道,远销海外,在国外市场上大受欢迎,那些老外们对这些纯手工,富有华国特色的玩意儿简直爱不释手,一度供不应求。

一个大胆的念头,悄然在她心底破土而出。

经济开放的春风很快就会吹遍华国大地,经济的闸门一旦打开,首先活跃起来的,便是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就算是现在,北城就已经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最爱去的除了爬长城,就是去街巷搜罗一些玩意儿。

而且再过几年,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来这里旅游的外国人只会越来越多。

而且外商也会很青睐这片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所以对这里的工艺品向来是情有独钟的。

这些凝聚着乡土智慧和民间审美的泥塑,不正是极好的文化输出吗?

不仅可以让世界看到华国人民的智慧和手艺人的传承,还能给村民们增加一份可观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也能让这些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对于常年在艺术业打转的姜听澜来说,她真是喜欢各种各样的传承艺术,当然最好能把这些艺术都发扬光大,这可是老祖宗留给大家的艺术瑰宝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