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天哪!这味道太棒了!(1 / 2)
“来,跟我学,”陈守信拿起筷子示范,“要先搅拌均匀”
几个老外有模有样地学着用筷子,虽然姿势各异,但玩得不亦乐乎。就连一向严肃的陈卫和刘志勇也忍不住笑了起来。钱雅芳坐在一旁,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弧度。
“天哪!这味道太棒了!”布莱克森舔了舔筷子上的酱料,惊叹道。
“这儿选用的是六必居的招牌黄酱,”陈守信介绍道,“六必居创建于明朝嘉靖九年,追溯到1530年,已经是四百三十年前的往事了”
一群外国青年发出阵阵惊叹,似乎要从这碗面里品出几百年的历史韵味。店里其他食客的目光也从好奇变成了赞许,脸上露出自豪的神色。
“不要光吃酱,也要吃面。”陈守信笑着提醒,“老京城炸酱面可是面条的”
他琢磨着用词,要用美式英语准确表达这道面的历史渊源。
“始祖!”罗伊兴奋地接话。
“对,就是始祖。”陈守信点头,“面条起源于汉代,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叶芳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的芥蒂渐渐消散,她不得不承认,陈守信确实有着独特的魅力。他不仅能让这些外国青年如此放松自在,还能让他们对中国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阳光透过店门的玻璃洒进来,照在陈守信侃侃而谈的脸上。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那是对文化的热爱,对交流的渴望,这一刻,叶芳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外事办会选择他。
午餐结束后,几个外国青年意犹未尽地擦着嘴,连连称赞这顿美味的炸酱面。他们纷纷掏出随身携带的相机,要给这家面馆拍照留念。
“下次我们还想来!”威廉姆斯用刚学会的z文说道。
“当然可以,”陈守信笑着说,“北京还有很多好吃的等着你们去发现呢。”
走出面馆,阳光正好。几个外国青年骑上自行车,在胡同里你追我赶,笑声回荡在老北京的街巷中。陈守信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就是他想要的,让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们真正了解中国,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了解这里的文化与传统。不是高高在上的观察,而是融入其中的体验。
叶芳坐在后座上,默默地看着陈守信的背影,她忽然发现,自己似乎有些明白了什么。
接下来,陈守信带着几个外国人继续游览。
前门大街上,街道两旁的老字号店铺熙熙攘攘,充满了市井气息。
“这里就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街了,”陈守信指着远处的牌楼介绍道,“从明朝开始,这里就是京城最繁华的地段。”
威廉姆斯举着相机,不停地按动快门,兴奋得像个孩子:“太棒了!这些建筑风格太独特了!”
布莱克森则对街边贩的吆喝声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不停地用笔记本记录着什么,时不时抬头打量着来往的行人。
陈守信看着他们的反应,突然灵光一闪:“对了,要不要试试我们当地的传统服装?体验一下地道的中国风?”
“真的可以吗?”汉密尔顿眼睛一亮,“我一直想试试中国传统服装!”
“当然!”罗伊也跟着附和,“我看电影里那些长衫特别有气质。”
陈守信正准备带他们去老字号瑞蚨祥,目光却被街角一家绸缎铺吸引,店门口站着一位身着米黄色旗袍的女人,三十出头的年纪,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
“各位,咱们去那家店看看。”陈守信微微颔首示意。
店内光线柔和,两侧的木质货架上摆满了各色绸缎,几个外国友人一进门就被琳琅满目的布料吸引,纷纷伸手抚摸着丝绸的质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