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过年(1 / 2)
陈守信拿着刚领到的三十三块钱,指尖摩挲着崭新的钞票。他没去食堂打饭,径直往四合院走去,寒风吹得他缩了缩脖子,但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二十五炸豆腐,家传的二十六号秘制炖肉”他低声念叨着老北京的习俗,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
昨天的卤水豆腐还躺在厨房里,陈守信打算今天做个白菜粉条豆腐炖肉,再来个水煮鱼,两个硬菜配上白面馒头,光是想想就让人垂涎欲滴。
想到食堂那些看不见肉影只闻得着肉味的菜,陈守信撇了撇嘴,何雨柱那张趾高气扬的脸,着实让人倒胃口。
这段时间靠着系统商城的积分兑换,他的伙食水平直线上升。虽然一开始对这个“假货超市唯一指定客户”的身份颇有微词,但现在也习惯了,至少比啃窝头咸菜强得多。
出门前,他特意带上了粮本和煤本。粮食虽然不一定吃得完,但定量的粗粮必须领回来存着,免得惹人闲话。蜂窝煤倒是方便,推广期间还免费送货,只是定量有限。
他用得随心,一天十二时不停歇地烧。现在放假了,更是要烧上二十四时,好在蜂窝煤炉子省煤,一天五六块就够用到年后。
胡同里孩子们的嬉闹声此起彼伏,有放了寒假的,也有没上学的,都凑在一起玩耍,给寒冷的冬日添了几分年味。
进了四合院,三大妈正在灶间忙活,案板上的食材琳琅满目,陈守信瞥了一眼,想必是为了阎解成的相亲准备的。
穿过堂屋到了中院,贾张氏尖锐的声音传来:“秦淮茹,你也不想想,要不是我们家东旭,你现在还在村里刨地呢!”
“看看人家陈守信,买鱼不孝敬老人,真是不懂规矩”
陈守信充耳不闻,径直往自己院里走,跟疯狗较什么劲。
刚进屋没多久,满载煤炭的破旧三轮车咔嗒咔嗒地停在了院门口,供销社的服务员虽然爱搭不理,但送货的力工态度极好,不光送货上门还帮着搬运。
陈守信把配额的煤都买了,两人来回十几趟才搬完。煤都堆在西边的抄手游廊里,那边跟何雨柱的屋子已经砌墙隔开,不怕风吹雨淋。
回到厨房,他开始准备午饭,很快,香味就飘满了院子。
“臭子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咋不噎死他!”贾张氏又开始酸溜溜地叫骂。
后院里,耳聋的老太太嘴里嚼着口感粗糙的二合面馒头,目光茫然,喝着寡淡的白菜汤,眼睛不时瞟向陈守信的方向,心里盘算着明天让傻柱带自己去换点票。
刘海中家里,二大妈黑着脸看着两个儿子,刘光天捂着屁股抹眼泪,刘光齐端着水缸看热闹,时不时偷笑几声。
阎解旷站在院子里,闻着肉香直流口水。三大爷阎埠贵一大早去钓鱼,想不花钱添个菜,结果空手而归。
“五福临门,五个菜”阎埠贵嘴里嘟囔着,试图用这个说法糊弄过去。
陈守信坐在窗前,一边吃着香喷喷的饭菜,一边写着文章,等邮局开门就把稿子寄出去,这是他最近找到的一个不错的副业。
傍晚时分,易中海、刘海中和傻柱陆续回来了。院子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街道办的王主任来宣讲政策,说是明年公房可以买断。
大家都觉得没必要,反正有单位分的房子住,只有陈守信动了心思。
“王主任,买断要多少钱?”他在胡同口追上王主任。
王主任推了推眼镜:“像你那个位置,估计得一百多。”
“行,等政策下来我第一个响应。”陈守信斩钉截铁地说。
王主任眼前一亮,默默记住了这个年轻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