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6章 一语成谶(1 / 2)

加入书签

“既然事情成了,是不是也该催他们走了?万一拖久了,怕被他们看出不对来。”麦穗请示。

姜鱼:“不用。他们会自己提的,最迟明天。”

麦穗一想也是。

东家安排给出的方子真假难辨,坑挖得很深,一时半会他们肯定看不出来,此刻肯定觉得占了天大便宜在偷着乐,为防被东家发现猫腻,可不就得急吼吼跑路?

很快,姜鱼一语成谶。

地动次日,林管事就带着双寿来请辞。

理由也很正当。

地动过后,庄子上、乃至整个石湾县都乱糟糟的,他们不好意思继续留下做客,得抓紧回京了。

临走前,他再次委婉提出回京的建议——这几天,他每次见到姜鱼都要来一回,都快成保留节目了——然后再次被婉拒,他再次表达遗憾。

比起林管事的虚伪,双寿倒是真心诚意地失望伤心。

“世子爷说了,辽州苦寒,姑娘身子娇弱,若是过不下去,一定要及时去信给他——”

姜鱼勉强挤出点感动表情,点头应下,将提前准备好的“正经”回礼送上。

都是庄子里自产的一些货物,什么羊毛线、毛毡毯、豆油之类的,还有她找乔容批发的一些辽州特产皮毛。

是不如林奕送的值钱,但,礼轻情意重嘛。

离开时,林管事得意洋洋,身下的马儿骑出了状元郎游街的气势。

虽然花的银票比他预计多了不少,但,亲眼看过水泥房子的威力,连地动都能扛得住,他觉得主子不会怪他。

双寿则在担心,完不成任务回去被世子爷责罚。

要不,到时就把姑娘气定神闲在这发号施令的模样,还有这些人对姑娘的崇拜,全告诉世子爷,他听了估计能高兴点?

这行人走的是旱路,加速离开石湾县时,恰好在官道上跟另一支形容狼狈的队伍擦肩而过。

林管事满怀着立功后说不定有机会脱籍、甚至混个吏当的美好畅想,压根没留意旁人,也看不上这群“低贱”百姓,还当他们是半路上遇上地动才如此狼狈。

于是,也就没机会发现领头之人表情古怪,更错过了一句十分紧要的提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