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1章 邂逅(1 / 2)

加入书签

姜鱼没把奇葩堂婶的算计当回事,过后只话赶话跟便宜爹娘重新强调了一次,她不想太早嫁人这件事,就抛到脑后。

水秋梅却很上心,没少给张母献计献策。

“她三哥也是个读书人,只是运道不好,成了个瘸子,怕是也不打算再往下考了。这倒是件好事,还能省下更多钱给她做嫁妆呐!不过嘛,这讨人嫌的话不必咱外人去说,张秀才公也可以打着切磋的借口去找他嘛,这一来二去的,郎有情妾有意,我那大伯子一家还能不答应?”

接触过水秋梅后,张母私下去白土村一带打听过姜家人的名声,也见到那几个作坊日日忙得热火朝天,甚至为了计算姜鱼可能的嫁妆数目,还特地跑去城里的乔家商铺问过价。

调查结果她还算满意。

唯一不满的是,姜鱼这丫头天天不着家往外跑,还总跟一群臭男人厮混。

若非她亲眼看到姜鱼说话做事进退有度,比她暗中留意过的县里姑娘都强,也没真的跟哪个男人打情骂俏,她绝不会点头。

这日,张母就打着走亲戚的借口往白土村走去,然后“恰巧”在青山脚下、即牙粉作坊附近不慎崴脚,哎哟哎哟痛呼。

姜家人听到动静过来看,见她没法走路,便搀着她去作坊歇息,过后等姜大海赶进城送货的驴车回来,又体贴地送她回家。

期间,张母和赵盼娣聊了会天,并“意外”发现,张凌云跟姜大志同在县学上过一年学这件事。

她很识趣地没炫耀儿子今年考中秀才这件事,也没大喇喇露出同情姿态,安慰姜大志继续努力,只借儿子的话暗捧姜大志文章才华。

赵盼娣听着心里熨帖。

张母离开前,两人已经能和和气气笑着聊一些更亲近的家常话了。比方说,妇女们最关心的儿女亲事。

赵盼娣不好细说幼子和女儿的亲事安排,只说要多给儿女攒聘礼嫁妆。

张母就诉苦,说儿子太挑剔,媒人说了几个好看的、有钱的姑娘,全没看中,嫌她们没读过什么书。

“我那孩子是个轴的,就想找个眼界开阔些、别指挥跟他说些柴米油盐的姑娘。至于旁的,倒没要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