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三章 顺利买好机票,目的地滨城!(2 / 2)

加入书签

许承安选择的目的地为——滨城!

八0年代,滨城是国内最牛逼的海滨城市。

八6年它在全国城市排名榜里高居第第十一位,前面是锡安,后面是天府,也就比排第七的哈市落后了4位而已,琴岛排在了第十五,所以滨城是个旅游的好去处。

从哈市去大涟有两条航线,一条是哈市——长椿——滨城,每周飞行两架次。

另外一条则是哈市——审阳——滨城,每周飞行一架次。

两条航线都是哈市民航省局上年才开通的,通航里程就差了十公里左右,买哪个都行。

找到售票点,问了下,很幸运的是明天的航班有票,凭着身份证和介绍信顺利入手。

机票打印出来,从售票窗口走出的时候,施秋玲紧紧攥在手里,高兴不已:“以前只有领导干部才能坐飞机,现在咱老百姓现在有钱也能买机票了!”

许承安哈哈一笑:“咱得感谢邓公,他在八0年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民航一定要企业化’,后来郭嘉对民航进行改革,到今天普通人也拥有了买飞机票的权利!”

施秋宁也是雀跃地道:“承安哥,咱要去滨城吗,听说这座海边城市挺好的!我有个女同学家就在那边,毕业后她也没留在省会,回家里工作了,说是滨城的环境优雅,比哈市都住得舒服,可惜联系不上她,不然能给咱当个导游!”

许承安摆摆手:“没事,不用麻烦别人,我们自己去玩就行!”

在哈市的招待所住了一晚,翌日早上,吃过早餐,众人便打车直奔机场。

哈市的飞机场也有着几十年历史了。

一开始的马家沟机场兴建于五十年代,军民共用,其设施简陋得令人发指,其办公楼是一座面积为250平方米的二层楼,候机室设于楼内,面积仅有50平方米,1952年的年客运量才99人。

你没看错,这是年客运量,连一百都不到!

那会飞机起降全凭白布口袋判断风向,原始得无法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飞机性能不佳,无法超重,在机场售票处购票时乘客得先过称,同一航班如果有几个胖子的话,不好意思,其中一位可能买不到飞机票,得等下一趟航班。

不过,简陋归简陋,马家沟机场却是哈市开通的第一个国际航班你敢信?它能飞到大毛的赤塔。

进入六十年代,哈市航空客流量激增,马家沟机场无法满足需求了,于是又盖了一座民用机场,1979年启用,叫做阎家岗机场,也就是后来的太平国际机场。

新机场就比马家沟机场大多了,占地面积六千多亩,建筑面积也超过五万平方米。候机大楼建筑面积接近八千,设候机大厅、旅客餐厅、通讯联络站和指挥塔台,各种配置可媲美京城的首都机场,当然也用不着用白布判断风向了。

众人这次坐飞机的地方,便是阎家岗机场,马家沟机场想坐也坐不了,因为79年新机场启用之后,它就停用了。

走进机场,三姐妹左顾右盼,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惊叹不已。

许承安前世放寒暑假经常去旅游,坐过的飞机多了,后世的每个大机场都比现在的阎家岗机场宏伟壮观,也就不像三姐妹般大惊怪。

他更感兴趣的是,不知道待会上飞机能不能喝上传说中的免费茅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