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99章(2 / 2)

加入书签

原来这人竟然就是会试第一名,有同是南方学子,盛敬突然有了结交之心,客气道:“宋会元,在下今晚在醉春楼设宴,不知可否赏光?”

宋琮冷着脸果断拒绝道:“不用了,我从不受嗟来之食!”

豆腐摊对面的阁楼之上,内阁大学士解缙从窗户旁回过身来,笑道:“宋琮,我以前在老家读书的时候见过他,论学问,说句自大的话,比我差点!”

一旁的黄淮笑道:“谁能比过你解大才子啊,年纪轻轻就登堂入室,成为辅臣,真是羡煞我们啊!”

解缙被捧的心里美滋滋的,大笑道:“宗豫兄,你也参加了今年的恩科大考,以你的学问必定名列一甲,说不定还能中个状元,到时候入了翰林院,成为编修,就离进内阁也不远了!”

黄淮连连摆手,谦虚道:“解学士缪赞了,大明能人辈出,参加恩科大考的也不乏学问精绝之辈,能中二甲我就心满意足了!”

坐在解缙对面的杨士奇突然看向另一边的杨荣,问道:“子荣,你是太学生,为何不参加此次科举?”

杨荣叹息道:“我准备在苦读三年,到时候直接参加会试!”

听到此话,解缙来了兴趣,问道:“子荣,我听说户部的夏侍郎对你十分赏识,让他直接举荐你入仕啊,就像士奇一样,直接进翰林院,也省的和那些人争来争去的!”

大明一直存在三种选官制度,第一种就是科举制度,一场一场的考上来,最后杀进三甲,被授予各种官职,第二种是荐举制度。

洪武三年,大明进行第一次开科,后发现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写文章还可以,却办不了什么实事,到了洪武六年,朝廷直接下令暂停科举制度,实行荐举制,主要由地方官推荐人才给朝廷任用的制度。  filsarilhl900八0900八00761八699716hl

:。:3v

rad3

sr="ggdlgdj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