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不知所措(1 / 2)
那场纷争引起了广泛关注,连当时的县委书记也因此被撤职,如今只能在某个机关里做些闲差。
没想到,还没等到春耕时节,这两个村子在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又起了风波。
陈默急急忙忙驾车赶往上河村,副驾驶座上的赵灵泉则不停地拨打着电话,想要联络各方力量来平息事态。梁远峰已经带着队伍出发,乡长王文庆也正努力在现场维持秩序。
但局势似乎还在恶化,两村村民的情绪愈发激动,眼看就要演变成大规模的冲突。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陈默之前处理了一批从宏远牧畜接手的四千头牛,一部分被宰杀,其余的则分配给了县里的十几个村庄饲养。
这一举措原本是为了给村民们增加收入来源,让他们可以在秋收后通过养牛赚取额外的生活费,甚至让家中的老人和妇女也能参与进来,而男人们仍然可以外出打工。
为了节省饲料成本,村民们开始上山割一种叫做“寡妇草”的植物喂牛,这种草即使干枯了牛也喜欢吃。
然而,当两个村子的人同时去山上割草时,问题就出现了。下河村的一些村民担心如果现在把周围的寡妇草割光,将来可能需要购买更贵的饲料,这无疑会提高养殖成本。
因此,他们开始到上河村附近的山上割草,这一行为引发了上河村村民的不满,认为这是对他们资源的侵犯。
起初只是几人的摩擦,但很快升级为双方的大规模争吵,最终导致数百人聚集,气氛紧张,一触即发。
听到这些,陈默不禁摇头叹息。他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当初决定接手那些牛并分发给村民饲养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如果没有这个决策,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陈默此刻心里只想着一句话:自找的麻烦,后果自负。
当初他耍聪明,以为占了四千头牛的大便宜,现在看来,那哪是什么便宜?简直是一根点燃冲突的导火线,直接把上河村和下河村的矛盾引向了爆发边缘。
如果两边真的打起来,像几年前那样死伤惨重,陈默估计也得收拾行李走人,找个安静的地方养老去了。
为了阻止这场即将发生的械斗,陈默驾车飞驰,不顾一切地想要赶到现场。哪怕车子报废,只要能平息争端,他都愿意。
但路还没修好,路面坑洼不平,坐在副驾上的赵灵泉被颠得七上八下,骨头好像都要散架了,胃里翻江倒海,几乎要吐出来。
就在赵灵泉快要受不了的时候,车子突然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陈默跳下车,眼前是一片混乱:
六七百人聚集在那里,手里拿着各种农具,铁锹、锄头、菜刀等应有尽有,双方正在激烈对骂,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能传到几里之外。
虽然陈默见过不少邻里之间的争吵,但从未见过如此大规模的人群对峙。农村人的骂街比城市里的更加激烈,污言秽语如雨点般飞溅,唾沫星子在阳光下闪烁着光亮。
乡长王文庆带着乡政府的工作人员站在中间,想要调解,但他的努力似乎徒劳无功。王文庆四十多岁,此时显得有些无助,缩着脖子以防被人误伤。
然而,作为一乡之长,他不能退缩,只能硬着头皮维持秩序。周围的工作人员则满脸紧张与焦急,甚至有些人显得不知所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