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衣锦还乡(2 / 2)
“挺好,挺好。我们公母俩都挺好。卫民,咱也用不着客套。你这次回来,可得多住些日子。回头专门找一天,得到我那儿去,咱爷俩儿好好喝喝。”
“那是一定的。我回头找一天什么都不干了,就陪着您喝酒。”
“好,那咱可说好了。让我也看看你子这酒量练得怎么样了。”
最后当然就轮到米家人了。
“米师傅,米婶儿,哎哟,还有卉儿,我不在的时日,家里一定少不了您们照应,真是谢谢啊。”
米婶儿和米师傅也是一个比一个客气。
“哎哟,这是哪里话,咱们就借壁儿住着,相互关照不是应该的吗”
“卫民,这趟回来累坏了吧外面冷,别客气了,赶紧回屋吧。我还告诉你,别看这老康端着架子就是不出来,可心思早就跑外头来了。你要让他等急了,回去他可吹胡子瞪眼”
好不容易才一一寒暄完,宁卫民当然也想赶紧家去,和康术德团聚。
可问题是他眼下还真不能这么办。
因为不下车还好,这一下车,再一放鞭炮。
这2号院的门口,就不知不觉陷入了街坊邻里们的包围之中,逐渐的,就宛如这里来了明星的场面了。
此时现场的人啊,除了2号院里的最先走出来的邻居们,其他院儿里的街坊们在胡同孩子们的咋呼下,也有不少出来看热闹的。
那么于情于理,宁卫民不能不跟大家寒暄客气几句。
就这样,指名道姓的熟人问个好,发根烟,半熟脸的也得笑一笑,点个头。
最后还免不了一抱拳,再度感谢大家伙的热情相迎,给街坊邻里们拜个年。
而事实上,完全不同于刚才的球子发表的风凉话。
来自这些街坊们的回馈,也净是亲热打招呼,和善意玩笑的声音。
一个抱孩子的大搜说,“哎哟,大兄弟,你怎么从日本回来也穿军大衣啊哎,电视里演的,人家那儿不是应该穿西服和大衣吗”
另一个大嫂说,“穿军大衣怎么了,那也帅啊。日本人个头儿都矮,你不知道一万个人里,也找不着这么一副好身量的呢。”
拉三轮的黑子看了罗广亮和陶拿的行李,一手把一根刚接过来的七星塞耳朵上,另一手挑着大拇指嚷嚷。
“卫民,你子这回行啦。一趟就弄回来四个大箱子,发达了都是日本电器吧”
给罗广亮介绍过对象的一个胖胖的大婶,好像颇有几分预言家的先见之明。
“我说,弄什么日本电器啊这么帅气的伙子,还是赶紧给咱扇儿胡同领回来个日本媳妇才是正格的”
这番话立刻就引起了一片哄笑。
怎么人人态度都这么好啊
嗨,其实这很好理解。
一方面是如今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正盛,加上去年京城企事业单位普涨工资。
大年下的,大家兜里宽裕了些,物资供应也进一步丰富。
原本心情就不错,就愿意逗闷子。
另一方面,宁卫民也真的很出色。
他外貌英俊,穿着体面,不但属于那种看着就让人有好感的人。
而且他靠捡破烂起家,干过旅馆前台,最后成为外企精英的资历。
也在附近传扬开,有许多人知晓,是颇为励志。
可以说在整条煤市街,甚至大栅栏地区,他现在比“大碗茶”的创始人尹盛喜名气都大,更有人气。
谁要跟他做街坊,做邻居,自然会感到特有面子。
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有一条,正所谓好汉护三村,反过来吃人的最短,拿人的手短。
要知道,宁卫民给煤市街街道筹备的生产社,无论是服装缝补还是工艺品制造,都有大量的手工伙计可以外包。
所以煤市街,尤其是扇儿胡同这些邻居们正因为住在这里,算是沾了的大光了。
靠着这些散活儿,他们过得就比其他的京城老百姓殷实许多。
有的家庭甚至能多挣出一两个人的工资来。
在这个年代,那可就是本质的差距啊。
那么饮水思源,谁这时候不乐意捧捧场,说点好听的呀
也自然就体现出宁卫民的“好人缘儿”来了。
总之,好一阵寒暄亲热和客气的问候,宁卫民才终于走进了阔别已久的家门。
这种故地重游,衣锦还乡的感觉远比他想象中更好。
因为没有那么市侩,没有那么实际,还充满着质朴人情和相互理解。
特别是2号院的邻居们对他真够实在的。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放他们这儿,半点不假。
这大概就是八十年代独具魅力的特色了。
至于那些街坊邻居们,看到宁卫民归家了,也无不心生羡慕。
等2号院的人都拥着宁卫民进了院。
好些人散去之后,私下里还忍不住赞叹宁卫民真是有能耐,人品不赖呢。
别看是个没爹妈的孩子,别看就是个初中毕业生。
可干了多少出乎人意料,常人做不到的事儿啊
捐文物,送工作,进外企,开办坛宫饭庄
听说模特大赛都是这子的主意
如今,居然跑到日本去了
回来后也不摆架子,不拿糖,对大家还那么和善。
什么都是拔尖,永远走在别人的前头
听说还精通两门外语呢
于是无一例外,大家都把原因归结到2号院风水好上了。请牢记收藏,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八6八55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