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3章 召集群臣开会(1 / 2)

加入书签

赵辰回到家立刻召集来手下官员。

“各位,我们准备进行一次科举考试,此次考试主要面对的是工科生,工部尚书,这次的考生大多都会分到你们那里,你说一说你们那都有多少岗位空缺吧!”

工部尚书愣了一下,随后受宠若惊的站了起来:“陛下,我们那缺的人可多啊……”

随后他便开始了吐槽模式。

大汉王朝的工部和其他国家的工部完完全全两次,其他国家的工部只需要疏通一下水利,偶尔搞一搞建设,再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工作。

而大汉王朝的工部,到工程建设,大到科学研究全都跟工部有关。

甚至连大汉王朝的所有工厂都归他们管辖。

这样一来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手底下的岗位众多,却没有那么多人补充,现在很多人还要一人肩负夺职。

远了不说就说工部尚书本人就兼任了好几个厂子的厂长,每天给他忙的是焦头烂额。

他喋喋不休了半个时辰,周围的官员们一个个目瞪口呆。

这次参与科举考试的人一共有700多人,而工部实际需要的人数却超过2000人。

“你们的缺口实在太大了,看来我们还是要加快工科生的培养。”赵辰叹息一声。

聂龙刚站起来说:“陛下,以我们现在的培养速度其实已经很快了,我建议还是稳扎稳打,大不了让工部尚书再多辛苦辛苦努力协调好手下人员的工作让他们再稍微坚持坚持,如果我们拔苗助长的话,很有可能会选拔出来一些实力不到位的。”

赵辰点了点头说:“确实是这样,要是真选拔出来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很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现在有很多厂子已经正式投入运营,比如洗煤厂,炼钢厂这些,都是经不起失误的,一旦失误很有可能会导致死亡。

赵辰推广九年义务教育,其中的花费不言而喻。

也就大汉王朝收入颇丰,而且经过赵辰前期的改革,百姓和国家手里都有些钱,倘若换做一个其他的国家,这样的政策根本发布不下去。

别说九年义务教育了,就算让所有适龄儿童都上三年的学,其他国家都负担不起这昂贵的费用。

培养一个学生,按照当前大汉王朝的消费标准,大约需要1000两银子左右。

工科生可能需要的更多。

不过好在目前招收上来的这些工科生,都是有一定基础的没有消耗大汉王朝太多资源。

但这不代表就能让他们去冒险。

工部尚书也在一旁点了点头说:“聂大人说的没错,要是有压力我们可以挺一挺,千万不要弄那种技术不到位的,放到岗位上很容易出问题!”

赵辰说:“这一点当然要考虑进去,但我们也有必要稍微加快一下教学的进程!”

话到此处,他看了一眼聂龙刚:“最近咱们国内的经济发展怎么样?”

这件事原本应该是户部尚书在做,但赵辰推广的新的经济体制,连户部尚书都有些摸不透,所以赵辰特意把聂龙刚安排过去,让他和户部尚书一同管理整个国家的财政。

“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的经济属于平稳上升阶段相比上个月而言,增长量在3%左右。”聂龙刚如实回答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