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3章(2 / 2)

加入书签

可苏烈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薛万彻忍不住怔住了:

“既然强攻不行,那我就引蛇出洞,让关内的高句丽人自己杀出来,乖乖进入我军的埋伏圈。”

薛万彻看着苏烈,一时间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因为高句丽人就是再蠢,也不可能放着好好的临渝关不守,非要出关跟他们决战呀。

苏烈也不多做解释,只是淡淡一笑,让薛万彻准备看场好戏。

……

高句丽人虽然同样聚居在长城以北,但却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这些游牧民族有很大的不同。

匈奴这些游牧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以放牧为生,打仗时都是战士们随身自带肉干和奶制品,同时带上大量牲畜随行作为军粮,同时不断劫掠沿途的城池和百姓作为补充,以此来解决粮草问题。

而高句丽人不同,他们在汉朝时就跟中原来的汉人有广泛的接触,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耕种粮食,加上辽东一带土地肥沃,种出来的粮食很是高产。

因此,高句丽人跟中原的汉人一样,军粮都是以粟米为主,打仗时同样要随军带上大量的粮草辎重。

之前渊盖苏文在率军离开临渝关时,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尽快赶到渔阳,不得不将大量的粮草辎重留在了临渝关,将临渝关作为高句丽大军的后勤重地。

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运送粮草的车队从临渝关出发,给前线的高句丽大军送去粮草。  filsarilhl3八2503八25007513546453hl

:。:3v

rad3

sr="ggdlgdj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