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四章 骂仗冯老太没输过!(1 / 2)

加入书签

这几年天灾人祸不断,百姓为了求活,不少人流亡到甘州。

来的早的自然有好地方可以选择。

好地方早就被挑光了,他们现在也就只有卫城和雄安可以选择。

“何况你们人太多了,有的村子一共才五六百号人,你们一去相当于半个村子的人,本村人指定不乐意。”

现代很多地方都排外,在宗族观念盛行的古代,本地人对外地人只会更加排外。

他们这么浩浩荡荡过去,能被欢迎才怪。

以后的日子想要安稳,还是得和本地人处好关系才行。

“卫城和雄安是近十年才安稳下来,从前时不时就会有股的匈奴摸进关内。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有的甚至会屠村,很多村子都快被杀光了。

修养十年还没喘过气呢,村子里人太少也荒凉,你们全村过去落户人家指不定还挺欢迎呢。”

甜丫想起十年前的铁门关大战,这还是穆常安给他讲的。

十三年前,关外遇到百年难遇的大雪,牛羊人冻死无数,匈奴为了活下去,鼓动西域关外的众国。

集结三十万大军攻打铁门关,妄图挥师南下,让铁骑踏平甘州,自此占据这块好地。

让他们的子子孙孙在此处生生不息。

这一战整整打了三年,死伤几十万,匈奴元气大伤,国也灭国十数个。

现在关外能叫的上名号的国也就剩八个。

雍王留着他们互相制衡。

那一战伤了匈奴根本,又被雍王一鼓作气,带兵赶出铁门关外数千里,为了活下去,匈奴不得不递交投降书。

十几年之内,再无实力犯镜。

碍于降书,匈奴大军无法犯镜,但不代表他们自此老实下来,正规军不出手,常有几百人或者上百人的匈奴偷偷流窜到境内。

即使被抓了,匈奴只说这些人是流窜的土匪,就把大庆打发了。

边境线长达千里,总有甘州军顾不过来的地方,匈奴就能找到空子入境。

为了抵御匈奴,雍王自十年前就开始在边境修长城,卫所也一个个建起来。

分布在千里之长的边境线上。

慢慢的,雄安和卫城逐渐安定下来,但是十年时间还不足以让那些被匈奴屠村的村子恢复元气。

因此这两城附近,有不少荒村和人口少的可怜的村子。

他们全村过去落户,当地的村长应该能挺欢迎。

“卫城和雄安,哪里比较好?”甜丫很快接受了现实,既然只能在矮子里选。

那他们也要在矮子里选个高个。

“卫城!”左安翔毫不犹豫的点上卫城,“这十年间安稳多了,经过休养生息,卫城早就今非昔比。

另外,王爷开设了互市,咱们和西域国商贸来往繁盛,卫城作为入关之后的第一大城。

发展的很快,不是雄安能比的,你们虽然没办法落户到卫城里面。

但是落户到周边村镇还是有很大可能的,以后谋生的渠道也多。”

甜丫懂了,跟着大佬即使吃不上肉,也能喝汤啊。

“就卫城吧!”甜丫和穆常安没有犹豫。

一个眼神,彼此就看懂了对方的意思。

他们从狄家寨换了不少好东西,正愁销路呢,互市就是他们最好的销货渠道。

另外,以后有机会他们还想组建商队,关内关外来往商队众多,他们正好取取经。

这两年因为天灾人祸,各个州府不太平,关内来往的商队停了九成。

西域入关的商队除了在甘州转转以外,别的州府也几乎不去了。

和银子比起来,还是人命更重要。

不然挣再多银子,没命花也是白搭。

这对甜丫他们正是个机会。

他们一路从景平府逃荒到甘州,三千里路,途径的地方,甜丫都画了简易的地图。

路径摸熟了,他们的人还都会些拳脚功夫,走商的风险大大降低。

关外商队不敢走的地方他们敢走,直接接手他们的货,转手交给自己人运到各个州府。

一来一回,他们就能赚不少差价。

何乐而不为呢。

两人在左安翔这里耽搁了半个时辰,出来时城门口已经排了不少准备进城的人。

两人都没走到驻扎地,半道就碰到排队的村里人。

穆家、甜丫家、桑大柱一家排在有富户的那一队。

其余村里人排在中间那个队伍。

眼看以后要分开了,各家都在依依惜别,有的直接哭出来。

不舍啊。

王豆花抱住冯老太大哭出声,“嫂子啊,我舍不得你啊,以后咱们再想见一面就难了。

唉,我这心里憋得难受啊!”

一个是军户,一家是民户,连通婚都不行。

翠妞也显见的沉默,垂着头一眼都不往桑同文家看,任凭桑同文如何不舍的看她。

她整个人犹如笼罩在阴雨里,浑身上下没啥生气。

她不想也不敢去看人,她怕自己舍不得,更怕自己哭出来。

军户不能和民户通婚,她不可能嫁给他,他也不可能娶她。

既然再无希望,就没什么好看的了,看了也只是徒增悲伤。

她不想让他为难。

她知道自家没银子买良民户籍,她不了,也做不出来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逼迫阿奶。

只能认命。

关系好的人家,抱作一团哭成一片,甜丫和穆常安回来就看到这一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