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8章成立纺织厂,招收女工(1 / 2)

加入书签

rad2胡广这次也点头道:“陛下,这科举之事,必然牵扯许多,臣以为陛下还是早颁布诏书得好,也好让天下读书人早做准备!”

杨荣却是考虑得更多一些,但是如今面对两位同僚这般急促,他也不好说出来,有些踌躇。

朱棣目光如电,扫过三人,在杨荣身上停留片刻之后,便开口道:“杨卿家似乎是有话说”

杨荣深吸一口气,自知躲不过去,便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这科举虽然开,但是臣以为,或许将南北士子分开录取比较好!”

他这话一出,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因为在洪武朝时,就曾经发生过多次,南北士子同台竞技,结果南方的这些耕读传世的大家族中出来的弟子,一个个将北方的士子吊打!

录取榜上罕见属于北方地区的读书人。

但是没有办法,也不能指摘他们作弊,因为南方这边的豪门望族要比北方更多,读书人的基数,要比北方更大,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也理所当然。

但是问题就是,朝中依然有不少北方出身的官员,这个年代讲究的就是一个同乡之理,人都被你们南方,尤其是江左一带全部拉拢走了,你让我们这些北方的官员怎么办

入你娘,你这是要挖我们的根基啊!

不行,绝对不行,你们肯定是在作弊!

所以在洪武朝时期,就曾经有许多次闹出作弊风波来,老朱也是气不过,就算是杀了一些人的头,来年再考的时候,还是人家南方这边的士子登榜者居多。

所以杨荣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洪武朝的事情,很有可能继续延续到如今!

而一旦发生了这种事情,特别还是朱棣初登皇位,这种舆论在朝野当中泛滥起来,对于朱棣的颜面很有影响。

所以杨荣说完,解缙和胡广都陷入了沉思,这确实需要规避一下,要好好考量,商量出一个对策。

但是真的会好好思考,那就不一定了,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南方的士子当然是越多越好,因为北方的读书人,在朝中那基本属于老人,是旧贵,与他们这种新贵不同!

朱棣点头,露出赞赏的神色:“杨卿家果然深谋远虑,既然如此,那么这件事情便交由几位卿家好好商量,有了结果再报上来。”

待三位文渊阁大学士,各怀心思退了出去之后,朱棣转头看向姚广孝,笑道:“姚师父认为此次科举当如何,可有建议”

姚广孝笑道:“贫僧哪里懂得科举!再说了,这天下许多事情,若只靠读书是没用的,比如征漠北,比如下西洋!”

朱棣听完大笑道:“还是姚师父懂朕,哈哈!咱最瞧不起那读书人,听说那日朕还在东征之时,朝中便有不少读书人居然敢跳出来,阻挡朕登基一事,读书人,不过尔尔!”

他朱棣可是南征北战的皇帝,在马上打天下再登基的永乐大帝!

虽然比不上老朱这位开国皇帝,但是这些年,朱棣同样在四处征战,论起开疆拓土的能力,丝毫不比老朱差。

而且几乎在每一个开国皇帝身上,似乎都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文官集团的不重视!

一般都是到了中期的时候,宰相的权利渐渐扩张,读书人把持朝政,甚至有许多党争之事发生。

老朱还是比较聪明,直接将三公撤裁,换了一批文渊阁大学士,宰相的权利大量的旁落到六部身上,如此一来便能够很好的杜绝,宰相在朝廷当中一言堂的局面!

朱棣这边正积极的准备科举,招揽人才,任以虚这里同样如此,他如今也需要招揽许多人才!

首先是清沙郡这边,几大工厂,水泥厂,铁厂,蒸汽机工厂,还有清沙炭行,等等一系列的产业,在成立联合商行之后,开始逐渐合并,共同成为一个大的工业园!

并且在这其中,任以虚还留出了两个部分!

一个是靠在漕运河边的一块地,准备成立纺织厂,还有一处在清沙郡最外围,最靠近皇城的地方,他准备在此处设立科学研究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